随着夏至的到来,炎炎夏日正式拉开序幕,高温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耐热极限,也悄然成为健康的一大挑战,在医检师的眼中,夏至时节需特别关注哪些“热”出来的健康问题呢?
问题提出: 夏至期间,为何中暑事件频发,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而言?
答案揭晓: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高温、高湿、强日照的“三高”环境极易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引发中暑,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退化,体温调节能力减弱;儿童由于汗腺发育不完全,散热能力有限;而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其心血管系统对高温的耐受性降低,这三类人群在夏至时节尤为容易“热”出问题,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高热甚至昏迷等中暑症状。
应对策略: 1.预防为主,避免正午时分外出,减少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时间;2.补充水分,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3.环境调节,使用电扇、空调等设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但需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导致感冒;4.个人监测,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查体温和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中暑迹象立即就医。
夏至虽至,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热”带来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医检师提醒您,夏日炎炎,健康需“冷”静对待。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