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肤科的诊室里,常能见到因湿疹而苦恼的患者,湿疹,这一看似简单的皮肤问题,实则背后涉及复杂的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何湿疹患者的皮肤会“湿”而“痒”。
让我们从“湿”字入手,湿疹的“湿”,并非指皮肤真的处于湿润状态,而是指皮肤屏障功能的受损,正常情况下,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有效锁住水分并抵御外界刺激,但当皮肤屏障受损时,水分易从受损处蒸发,导致皮肤干燥;外界的过敏原、微生物等也更容易“趁虚而入”,引发炎症反应,这种干燥与炎症的双重作用,使得患者感到皮肤“湿漉漉”的,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接下来是“痒”的奥秘,瘙痒是湿疹的典型症状之一,其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炎症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如组胺)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皮肤干燥也会加剧瘙痒,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压力、情绪变化等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加剧瘙痒症状。
湿疹患者的“湿”与“痒”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治疗上,除了外用保湿剂和抗炎药物以缓解“湿”与“痒”的症状外,还需关注皮肤屏障的修复和免疫调节的平衡,以实现标本兼治,建议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等不良习惯,以免加重病情。
发表评论
湿疹因皮肤屏障受损,导致水分蒸发减少而‘湿’,同时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痒感'。
湿疹湿因渗液,痒 由炎症引起。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