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口这座沿海城市,水产品是居民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海产品的频繁消费,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问题也日益凸显,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及海产品中,如虾、蟹、贝类等。
为何需关注?
营口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海产品交易和消费的集散地,海产品从捕捞、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卫生条件不达标而引入副溶血性弧菌,该菌在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繁殖迅速,而夏季又是其活跃的高峰期,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风险,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后潜伏期短,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或休克,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如何检测?
针对营口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主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规定进行,检测过程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计数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海产品中是否含有副溶血性弧菌,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营口地区作为海产品消费大市,加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当地居民的饮食安全,也是维护城市食品安全形象的重要一环。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