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医院里,心绞痛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是患者前来就诊的“警报”,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心绞痛?又该如何准确诊断并给予恰当治疗呢?
心绞痛,顾名思义,是因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胸痛或不适感,其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脏提供血液的血管)发生狭窄或阻塞,使得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养分,这种不适感常被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重物压胸”的感觉,且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
诊断心绞痛时,医检师会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对胸痛症状的详细描述、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等,随后,心电图(ECG)成为初步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能显示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帮助识别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对于疑似心绞痛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如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检查能更直观地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治疗上,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外,对于严重狭窄的患者,介入性治疗如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心绞痛虽是“警报”,但通过专业的医检评估和及时的治疗,我们能够为患者点亮通往健康之路的明灯。
发表评论
心绞痛,胸痛之警钟:莫待症状显时悔已晚。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