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这一与年龄、环境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静止性震颤”,这一症状的背后,是大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变性丢失,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对丘脑底核的抑制作用,当这种抑制减弱时,丘脑底核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兴奋作用占优势,从而引发静止性震颤。
具体表现为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如休息或睡眠时,身体某一部分(通常是手部)出现不自主的、有节律的抖动,这种抖动在活动时减轻,而在静止时加剧,且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其频率通常为4~6Hz,与多巴胺递质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静止性震颤虽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且其出现时间、程度及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对于疑似帕金森病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其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全面症状进行诊断,早期诊断与干预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深入理解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的成因与表现,有助于我们更早地识别这一疾病,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发表评论
帕金森病中静止性震颤之所以成为标志,因其为特定脑区病变导致肌肉不自主收缩的典型表现。
帕金森病中,静止性震颤之所以成为其标志性的症状之一是因为它是由大脑内多巴胺水平异常引起的特定肌肉群不自主的颤动。
帕金森病中静止性震颤标志显著,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失衡。
添加新评论